2019年,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双巨头推动之下,可谓是中国人脸支付元年,但在这一年,巨头的政策与市场正处于磨合期,受限于终端设计周期与产能问题,2019年人脸支付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5亿元。
而到2022年,央行金融科技三年规划已经完成,政策稳定的市场也将趋于稳定。从厂商终端情况、商户情况、市场接受度、政策等方面综合评估,2022年中国人脸支付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85亿元,并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。
市场发展迅速的人脸信息安全问题正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,在此,列举几个与人脸信息安全相关的大事件。
2019年2月,“深网视界”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,超过250万人脸信息泄露。
2019年9月,换脸App“ZAO”造成人们对人脸信息安全的担忧。
2019年9月上旬,在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售卖“人脸数据”,数量达17万条。
2019年10月,丰巢智能柜人脸识别系统,被小学生用照片破解,取出父母的快递。
从事件爆发的时间来看,近期较为密集,这也表明着人们愈加关注人脸识别相关应用的安全性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不断爆发的危机事件对于民众是很好的教育过程,在解决安全顾虑后,将有助于人脸支付普及。
人脸支付的普及,对手机依赖较强的支付方式及产业链有较强的冲击。
是会冲击智能POS、扫码终端等设备,人脸支付设备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收单终端,变成一个综合的商户收银及管理设备。在功能上,逐渐覆盖智能POS和扫码终端。
其二,人脸支付会对手机Pay产生一定冲击,国内主流支付方式是二维码支付,但凭借交通领域的便捷度,手机厂商的手机Pay类产品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场,并且通过增加其他增值服务,增强金融属性。而人脸支付的普及,将抛弃手机,手机Pay的入口优势丧失,对此类产品的发展有较大冲击。
人脸支付对其他支付方式有一定冲击,人脸支付终端却会向多种支付方式聚合的方向发展。
目前讨论多的仍然是人脸支付本身的聚合,由于摄像头、算法、后台系统等方面的不同,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人脸支付聚合短期内难以实现。在银行系,基于银联标准体系,聚合会更加容易。央行正在积极制定的人脸相关标准,也让人脸支付聚合更有实现可能。
而在其他支付方式方面,随着场景不断丰富,市场对多种支付方式的聚合诉求会更强烈,如公交领域已经对扫码、非接、刷脸支付实现支持。银联在10月20日发布的“刷脸付”,其终端大部分也聚合了非接和扫码支付。